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实验室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概况 >> 实验室简介
中国——中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简介

中国——中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China-Central Asia Belt and Road Joint Laboratory on Human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以“立足丝路、融合发展、促进交叉、引领国际”为宗旨,以丝路沿线文化遗产与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聚焦“地质构造-环境变迁-人类发展-文明传承”,揭示丝绸之路地质构造与环境协同演化机理,阐释东西文明交流互鉴规律,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传承,科技繁荣,民心相通。

联合实验室聚焦“地质构造-环境变迁-人类发展-文明传承”协同演变机理,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1)地质构造与环境演化;2)环境变迁与人类发展;3)文化遗产与文明传承;4)科学分析与保护技术研发。充分整合丝路沿线地缘、科研和人才优势,强化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成集“科研、平台和人才”三位一体的国际一流联合实验室,为“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提供科学支撑。

联合实验室依托西北大学考古学和地质学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及民族大学,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和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在中亚及中国丝路沿线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发掘保护、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丝路沿线山脉隆升、盆地形成、环境变迁等领域产生了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合实验室拥有良好的科研平台,先后获批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丝绸之路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引智基地)、早期生命与环境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引智基地)、文化遗产数字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国家文物局砖石质文物保护重点科研基地、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大陆构造协同创新中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陕西省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陕西高校新型智库—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西北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NWU—UCL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平台。此外,还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等省内文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教学、科研和平台合作,奠定了蓬勃发展的坚实基础。

联合实验室大力引育海内外卓越创新人才,师资规模在全国高校处于领先地位。团队成员共60人,包括研究人员48人,实验技术和科技管理人员12人。现有中科院院士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6人、讲座教授3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青6人,优青2人,千人计划5人,万人计划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

另外,形成了以院士为带头人、归国中青年教授为主体、优秀青年博士为骨干的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包括:“大陆构造与动力学”和“早期生命演化”2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早期生命与环境”科技部创新团队,“陆内构造与动力学”教育部创新团队和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中亚考古队”“亚欧大陆农牧互动研究团队”“科技考古团队”“丝绸之路壁画研究与保护”多个创新团队等。

联合实验室依托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地球和文化遗产物质组分、结构构造、年代学分析三大实验平台。拥有激光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飞秒激光剥蚀系统、四极杆等离子体质谱仪、高精度热电离质谱仪、惰性气体质谱仪、稳定同位素质谱仪、场发射扫描电镜、大功率微区X射线衍射仪、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热裂解气相色质谱仪、电子探针、激光拉曼光谱仪等大型仪器设备50余台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