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2024年度中国西北地区重要考古进展推介活动在西安举办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2日 20:01 作者: 点击量:

近日,2024年度中国西北地区重要考古进展学术论坛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行。论坛公布了入选的西北地区重要考古进展的十个项目,并为入选项目负责人颁发了荣誉证书。

本次推介活动自202412月开始,经过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遴选出2024年度西北地区十个重要考古进展项目,分别为:陕西富平石川河流域旧石器时代遗址群、甘肃庆阳南佐遗址、甘肃临洮寺洼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墓地、青海都兰夏尔雅玛可布遗址、陕西宝鸡周原遗址、陕西富平长春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新疆喀什市莫尔寺遗址、宁夏贺兰苏峪口西夏瓷窑址。

在学术论坛环节,各考古项目的负责人汇报了工作成果。西北大学钱耀鹏教授、四川大学李水城教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占奎研究员、张天恩研究员、西北大学冉万里教授分别对考古项目的学术价值与意义、未来工作方向等做了点评。南京大学水涛教授最后对入选项目做了总结点评,并对西北地区的考古工作做了展望。

为了更好地宣传西北地区考古工作新进展,彰显西北地区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本站将陆续推出2024年度入围项目的详细情况和点评专家的评语纪要。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马健院长为获评2024年度西北地区重要考古发现项目颁发证书 


各项目汇报

专家点评



2024年度中国西北地区重要考古进展学术论坛总结

水涛 教授

南京大学

中国西北地区重要考古进展的推介在全国范围内是具有创新性的学术活动。2024年度评选推介的十个考古项目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梳理。

从时代上看,有1项旧石器时代考古项目、3项新石器时代考古项目、3项商周时期考古项目、2项秦汉至隋唐时期考古项目以及1项两宋时期考古项目,这显示出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仍然是西北地区考古研究的主要关注点所在。

陕西富平石川河流域遗址群考古项目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遗址群的年代跨度非常长,用火遗迹、盘状石核和手斧等重要遗存在关中地区北部发现实属罕见,展现了渭北地区远古人类文化发展长时段的生活图景。

新石器时代的三个项目在学术价值上都十分重要。甘肃南佐遗址的相关发现已经揭示了黄土高原地区发达的史前文化面貌,下一步要结合大遗址考古的思路,厘清遗址的聚落整体布局结构。甘肃寺洼山遗址的新发现为我们理解洮河流域史前文化的演进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在未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搞清楚三重方形“围壕(沟)”的结构与性质。陕西石峁皇城台墓地的发现完整揭示了石峁遗址的聚落结构,为我们充分理解石峁文化的内涵,以及石峁文化与其他地区的文化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商周时期的三个遗址为我们展现了西北地区的文明演进画卷。青海夏尔雅玛可布遗址的考古工作已经揭示了墓地的分布、结构以及诺木洪文化的基本特征,极大补充了柴达木盆地考古研究的素材,期待在将来的工作中逐步厘清诺木洪文化聚落中墓地与居址的关系,以及人口来源等问题。陕西周原遗址通过长期不懈的考古工作,不断完善了对城址结构、功能区块的认识,是大遗址考古的经典案例。陕西富平长春遗址是除周原遗址以外,较为少见的西周时期大型中心采邑聚落,居址、墓地结构完备,这为进一步研究西周的采邑制度、政权格局提供了新材料。礼县四角坪遗址本年度的工作进一步揭露了该建筑群的结构和附属设施,相信在未来会更加完善我们对遗址礼制建筑群形制和功能的认识。

历史时期的项目中,新疆莫尔寺遗址的考古工作为我们展示出新疆地区早期佛教寺院布局结构、造型特征的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佛教中国化的新证据。宁夏贺兰苏峪口遗址是西夏时期烧造白瓷的重要窑场,通过考古发掘揭露出我国西北地区最为完整的宋元时期制瓷作坊遗迹。

在推介项目的空间分布上,陕西有4个项目,甘肃有3个项目,新疆、青海、宁夏各1个项目。陕西作为中国史前文化的关键发展区域、周秦汉唐文明的核心地带,一直以来都是考古工作的重点和热点区域,也产生了丰硕的考古成果。甘肃从史前时期开始就勾连了不同的自然地理单元和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这决定了甘肃在中华文明发展研究和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新疆近十年来在国家文物局的主导下,联合全国十多家考古文博单位共同开展考古发掘与研究,“考古新疆”项目取得了大量成果,从史前到汉唐时期均有新的发现。青海、宁夏也同样在时空区位中具有重要的位置,例如,宗日遗址、热水墓群、姚河塬遗址、张家场城址等都是目前关注度较高的考古项目。

总的来看,在西北地区,陕西的考古工作起步早,重要遗存多,从业人员多,技术力量强,其发展水平已处于全国的前列。其他省区仍有大量时间序列上和空间分布上的空白地带,考古研究工作发展潜力十分巨大,预期会有新的发现不断涌现。

   最后想说的是,本次推介的新进展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项目都是有长期工作基础的成果,这些项目体现了整个西北地区至少十年以来的工作积累,重要发现并非一蹴而就,考古工作者应该耐得住寂寞。通过西北“五省一校”这种新的考古工作沟通机制和宣传平台,西北地区在我国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的地位和影响一定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