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学术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 正文
“博望青年论坛”|第五届“博望青年论坛”总结回顾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1日 10:34 作者: 点击量:

    4月1日-3日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自主组织筹办的第五届“博望青年论坛”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历时三天,设开幕式、闭幕式、专题讲座、遗址参观、学术汇报、圆桌会议以及评选表彰等环节,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取得较好的反响。


第四届“博望青年论坛”参会人员合影 

    4月1日上午,第五届“博望青年论坛”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顺利开幕。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温睿,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党委书记李军、党委副书记王海波、副院长任萌,学院博士生导师赵丛苍、钱耀鹏,讲师巨洒洒,团委书记雷茂林、党委组织员张梓彤、学生会指导老师丁恬、研究生会指导老师董泽文出席开幕式。52位来自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名古屋大学等二十八所国内外相关单位和高校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我院师生代表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若茜主持。

    开幕式上,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温睿,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党委书记李军分别代表研究生院和文化遗产学院致辞,复旦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柯璇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DBE871

西北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温睿开幕式致辞

B8B512

文化遗产学院党委书记李军开幕式致辞

E33A78

复旦大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李柯璇开幕式发言

    4月2日,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第五届“博望青年论坛”组织参会代表前往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及魏家崖遗址参观学习,深化对考古研究的理解。在魏家崖遗址,梁云教授带领代表们先后参观了随葬车马坑、北城墙基址和遗址历年收获,并沿北城墙基址开展学习。在基地文物库房中,代表们参观了青铜鼎、玉器、串饰等重要发掘收获。梁云教授对器物的年代特征、等级序列、文化因素进行了翔实的介绍,同学们踊跃提问,现场互动气氛热烈。现场学习结束后,梁云教授以《关中西部早期秦文化探索》为题,通过梳理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详细介绍了关中西部秦都邑的发现与研究,回顾了陕西秦文化研究的历程。互动环节,梁云教授与代表们就魏家崖名称的变迁、夯土建筑柱洞形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及魏家崖遗址参观

    4月3日上午,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重要指示,第五届“博望青年论坛”围绕新时代考古学科的青年责任、多学科交叉、公众参与等议题组织开展圆桌会议。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硕士研究生陈一飞主持下,17位参会人员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次圆桌会议期间,来自不同高校、不同研究方向的青年学子畅所欲言,进行学术交流与碰撞,使参会同学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时代考古的青年责任,更加自信地为中国考古学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圆桌会议留念

    4月3日下午,本届论坛闭幕式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举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赵丛苍教授、于春教授出席闭幕式。闭幕式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田珂珂主持。

论坛闭幕式现场

    闭幕式上,经评委老师的综合评定,宁洁、刘浩乐、李兆希、李柯璇、杨安琪、吴梦若、张洋、陈一飞、郭靖雯、谢小波(按首字笔画排序)10位同学获评本次论坛“优秀学术汇报奖”。赵丛苍教授、于春教授为获评“优秀学术汇报奖”的参会同学颁发证书及奖品。

6348B4

获奖人员合影

    文化遗产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波、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在闭幕式发言,西北大学2023级博士研究生袁博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文化遗产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海波闭幕式发言

 

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闭幕式发言

48F217

西北大学2023博士研究生袁博闭幕式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考古工作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这不仅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赋予了我们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应当肩负起这份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文化遗产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从事考古学研究的青年学子们,当以“志存高远、敢为人先、自强不息、执着奉献”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我国文化遗产事业续写文脉华章!